南昌“十四五”医疗卫生服务规划之体系构成及资源配置
作者:南昌首大医院发布时间:2022-06-20 09:38 阅读次数 次南昌“十四五”医疗卫生服务规划之体系构成及资源配置
一)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成
按照属地化规划原则,南昌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省、市、县(区)、乡(镇)、村五级资源梯度配置。
主要由公共卫生体系、医疗服务体系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、中医药服务体系、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构成。
是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、医院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为主体,以老年人、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健康照护等新型服务机构为补充。
覆盖城乡、功能互补、连续协同的服务体系;是面向全人群,提供疾病预防、保健、治疗、护理、康复、健康促进等生命全周期、健康全过程的服务。
是全面推进健康南昌建设,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物质基础和设施保障。
二)机构设置
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应符合区域卫生健康规划,通过补短板、强弱项,完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增强重大疫情处置能力。
通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、同质化发展,合理规划发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。
鼓励社会力量在康复、护理、精神卫生等短缺专科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。
三)床位配置
医疗机构开放床位数与核定床位数应当基本保持一致,原则上开放床位数不得超过核定床位数的 110%。
适度合理增加医疗机构床位总体规模,积极盘活床位存量,提高床位使用率。
到2025 年,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 8.2 张(每千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为 6.10 张)。
其中市办及以上公立医院床位数4.76 张,县办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1.93 张。
并按照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 1.18 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。
四)人力资源配置
为适应疾病谱变化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,适当提高医生配置标准,大幅度提高护士配置水平。
到 2025 年,南昌市每千人口执业(助理)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 3.5 人和 4.2 人,医护比为 1:1.2。
全市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 3.2 人,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 1.1 人,各县(区)根据实际合理配置并适当调整卫生人力资源规模。
五)信息资源配置
加快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,推进电子病历、智慧服务、智慧管理“三位一体”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。
推进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5G、VR 等新型信息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应用,大力发展互联网远程医疗。
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,推动信息技术在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应用,强化我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落实省全民健康信息化互联互通便民惠民行动和市“互联网+改善医疗服务行动”。
到 2025年,建成 2 个县级区域健康信息平台(安义县区域健康信息“大数据”云平台、进贤县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综合平台)。
六)设备配置
按照控制总量、调整布局、严格准入、有效使用、有序增长的原则,调整优化大型医用设备布局,促进合理应用,提高设备使用效率。
坚持自愿共享和阶梯配置,引导医疗机构配置适宜设备,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,降低医疗成本。
大型医用设备按品目分为甲类和乙类,管理品目实行动态调整。
公立医疗机构配备大型医用设备以政府投入为主,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,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,提高设备利用效率。
探索建立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,医院诊断”的服务模式,提高基层医学影像服务能力。
七)学科技术资源配置
以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,加强对公共卫生、临床医疗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。
发挥其示范、引领、带动和辐射作用。
按照重点学科、重点发展学科、优势学科、基础学科、薄弱学科等对医学学科进行分类管理。
分别制定相应政策措施,集中优势力量打造优势突出、特色明显、结构科学、布局合理的整体学科体系。
到 2025 年,省级医学领先学科建设达 15 个,市级医学重点专科不少于 15 个,省、市共建领先学科建设达 30 个,国家中医研究临床基地数达 7 个。
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,围绕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,加快推进适宜卫生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。
当前位置:南昌“十四五”医疗卫生服务规划之体系构成及资源配置
南昌“十四五”医疗卫生服务规划之体系构成及资源配置文章网址
http://www.0791sdyy.com/nkjbyy/3557.html